一、最小生成树基础概念
#
1.1 图论基础
#
1.1.1 图的定义与分类
#
1.1.2 连通图与连通分量
#
1.1.3 树的基本性质
#
1.1.4 生成树的定义
#
1.2 最小生成树定义
#
1.2.1 最小生成树的概念
#
1.2.2 最小生成树的性质
#
1.2.3 最小生成树的存在条件
#
1.2.4 最小生成树的应用场景
#
二、最小生成树算法
#
2.1 Prim算法
#
2.1.1 算法思想与原理
#
2.1.2 算法步骤详解
#
2.1.3 时间复杂度分析
#
2.1.4 空间复杂度分析
#
2.1.5 算法实现方式
#
2.1.6 算法优化策略
#
2.2 Kruskal算法
#
2.2.1 算法思想与原理
#
2.2.2 算法步骤详解
#
2.2.3 时间复杂度分析
#
2.2.4 空间复杂度分析
#
2.2.5 算法实现方式
#
2.2.6 算法优化策略
#
2.3 其他算法
#
2.3.1 Borůvka算法
#
2.3.2 Reverse-Delete算法
#
2.3.3 并行算法
#
三、算法比较与选择
#
3.1 算法性能对比
#
3.1.1 时间复杂度对比
#
3.1.2 空间复杂度对比
#
3.1.3 适用场景对比
#
3.2 算法选择策略
#
3.2.1 基于图规模的算法选择
#
3.2.2 基于图密度的算法选择
#
3.2.3 基于应用需求的算法选择
#
四、数据结构支持
#
4.1 图的数据结构
#
4.1.1 邻接矩阵
#
4.1.2 邻接表
#
4.1.3 边集数组
#
4.2 优先队列
#
4.2.1 二叉堆
#
4.2.2 斐波那契堆
#
4.2.3 二项堆
#
4.3 并查集
#
4.3.1 并查集基本操作
#
4.3.2 路径压缩优化
#
4.3.3 按秩合并优化
#
五、算法实现细节
#
5.1 Prim算法实现
#
5.1.1 邻接矩阵实现
#
5.1.2 邻接表实现
#
5.1.3 使用优先队列的实现
#
5.2 Kruskal算法实现
#
5.2.1 边排序实现
#
5.2.2 并查集实现
#
5.2.3 优化实现技巧
#
六、应用实例分析
#
6.1 网络设计
#
6.1.1 通信网络设计
#
6.1.2 电力网络设计
#
6.1.3 交通网络设计
#
6.2 聚类分析
#
6.2.1 层次聚类
#
6.2.2 图像分割
#
6.2.3 数据挖掘
#
6.3 其他应用
#
6.3.1 近似算法设计
#
6.3.2 图像处理
#
6.3.3 生物信息学
#
七、扩展与变种
#
7.1 带约束的最小生成树
#
7.1.1 度约束最小生成树
#
7.1.2 容量约束最小生成树
#
7.1.3 多目标最小生成树
#
7.2 动态最小生成树
#
7.2.1 边权值变化
#
7.2.2 边添加与删除
#
7.2.3 在线算法
#
7.3 分布式最小生成树
#
7.3.1 分布式算法设计
#
7.3.2 通信复杂度分析
#
7.3.3 同步与异步实现
#
八、复杂度理论与证明
#
8.1 算法正确性证明
#
8.1.1 Prim算法正确性证明
#
8.1.2 Kruskal算法正确性证明
#
8.1.3 贪心选择性质
#
8.2 下界分析
#
8.2.1 比较模型下界
#
8.2.2 线性决策树下界
#
8.2.3 随机算法下界
#
8.3 近似算法分析
#
8.3.1 近似比分析
#
8.3.2 最坏情况分析
#
8.3.3 平均情况分析
#
九、编程实践与优化
#
9.1 代码实现技巧
#
9.1.1 内存优化
#
9.1.2 时间优化
#
9.1.3 代码可读性
#
9.2 测试与调试
#
9.2.1 测试用例设计
#
9.2.2 边界条件处理
#
9.2.3 性能测试方法
#
9.3 实际工程应用
#
9.3.1 大规模图处理
#
9.3.2 实时系统应用
#
9.3.3 分布式系统实现
#